“一项茶叶农残限量法规的修改,对浙江茶叶企业能带巨大的动力!”昨天,记者从浙江检验检疫局获悉,从今年5月18日起欧盟将茶叶中一个名叫“蒽醌”的农残限量标准从每公斤0.01毫克提高到0.02毫克。截至今年5月,浙江辖区输欧茶叶销量出现同比3.5%的增长。 喜欢喝茶的消费者也许还不知道,茶叶中有微量蒽醌物质。这类物质在自然界多种植物中存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农残。 但是,2013年下半年起欧盟逐步加大了对我国输欧茶叶蒽醌残留的检测力度,要求每公斤茶叶不能超过0.01毫克的“默认标准”。浙江作为茶叶生产大省,种植过程中其实不存在人为添加蒽醌的情况,但仍有茶叶商会触碰到了这根严苛的高压线。截至今年6月,我国输欧茶叶因蒽醌超标的通报已达13批。 “从我们收集的情况来看,欧盟自身开展的比对试验,其蒽醌检测满意比例不到20%。在茶叶中蒽醌成因不明、风险情况不明、检测技术不成熟的前提下,欧盟仅对中国的输欧茶叶开展蒽醌检测,并采取0.01毫克的严苛标准进行判定,有违WTO非歧视原则。”浙江检验检疫局风险管理处副处长朱宏称,自欧盟标准推行起,浙江检验检疫局就帮助企业主动出击应对,一方面,上报浙江省政府及国家质检总局,另一方面,联合茶叶研究所开展茶叶中蒽醌来源分析课题研究。 质检总局、商务部依据相关资料,通过致函、双边会谈、国际会议等形式和场合向欧方提出交涉。通过各方努力,交涉工作取得了成效。蒽醌限量标准提高到了每公斤0.02毫克。 记者了解到,类似“农残”这样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浙江出口企业影响颇大。 今年3月至5月,浙江检验检疫局从辖区企业中按照机电仪器、化矿金属、纺织鞋帽、农食产品、木材纸张非金属、玩具家具和橡塑皮革等七大行业分类,选取672家企业开展了2014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出口影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浙江出口企业的影响在所有外部因素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汇率。去年,浙江有四成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据推算,全省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达到3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