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探索自然的奥秘,如同古人品茶,追求精神的升华。茶在诗文中,有着各种别称,每一名都蕴含着特有的风雅和文化内涵。
“荼”字,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它最早见于《诗经·邺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个“荼”字是否指茶,学者推考说法不一,而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则明确指出:“荼,苦茶也。”
“茗”是云南某地区“茶”的土音,大约在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现在与“茶”字基本通用,为茶之雅称。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香港陆羽茶室有名作家台静农题写的茶联:“泉烹苦茗琉璃碧,菊酿香醪琥珀黄.”
喝完了夜,不再困眠,这就是古代人们对饮 茶功效 的赞颂。而唐代白居易也有类似的感慨,他诗云:“破睡见酒力减。”而曹邺则认为六脏睡神去后,便能清醒地思考问题,所以他将饮 茶称为不夜侯。
还有消毒臣这样的美誉,这来自唐朝的一段历史故事,当时李德裕煮了一种天柱峰 茶,将其浇于肉食内,用银盒密封,让肉化为水,从此人们便将这种能消除毒素的 茶命名为消毒臣。
还有一种叫做涤烦子的 茶,它能够洗净心中的烦恼。据载,“常鲁公随使西番”,烹茗帐中,被赞普问及之后,被称为涤烦子。施肩吾也曾赞叹道:“泠然一啜烦襟涤。”
最后,还有一种清风使的名字,这源自五代十国时期,有人即称 茶 为清风使。卢仝在他的歌曲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他喝了七碗后,只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就像乘坐蓬莱山上的玉川子,要归去远方。
每一种名称,都代表着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尊崇。在不同的语境下,每一个词汇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情趣。这正如神农尝百草一样,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当今,我们总能从这些简单却又复杂的事情中学到许多东西,并且享受到其中所带来的乐趣与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