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冷后浑是怎么回事?“冷后浑”是茶品质优异的表现?其实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俗称“冷后浑”,茶友们还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茶乳酪;其物质基础是茶黄素、茶红素与咖啡碱的络合物。普洱茶冷后浑是怎么了

首先茶汤的颜色,不论是生茶,熟茶。茶汤颜色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茶叶中的茶黄素和茶红素,以及茶褐素。顾名思义,茶汤颜色由茶素颜色所决定,不论生茶,熟茶,一定都是茶色适中,亮度均匀的茶色为上乘,一个茶,茶与茶红素的含量适中,茶色自然深浅适中透亮,茶褐素多了,茶色深浅不适度。只有好茶才具备好汤色,这样解释,不难发现,好的茶,茶汤中,基本就含有茶黄素与茶红素。

茶叶中,还含有咖啡碱,这影响着茶汤的口感滋味。当一款尚且能算是好的茶,茶汤中茶红素,茶黄素,咖啡碱三种物质的络合物,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溶于水和产生沉淀。刚刚冲泡出汤,茶汤透亮,当茶汤冷却,茶汤变浑浊,是因为络合物在水温低于40度时,便不溶解,产生了沉淀。所以为什么说茶汤冷后混是好茶?原因就在于此。

这种络合物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低而变化,温度高时溶解,温度低时(40摄氏度以下)呈乳凝沉淀状态。冷后浑的程度、色泽往往与茶的品质有很高的相关性。是否产生冷后浑及冷后浑的颜色如何主要决定于茶黄素的含量,茶黄素含量低的茶不容易产生冷后浑。

普洱茶浑浊的原因

1.春茶茶毫多导致茶汤浑浊

每年采摘的春茶,观察干茶,多呈现出条索肥壮、茶毫密布、颀长等的外观特点,它是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的一种表征,在冲泡过程中部分茶毫会脱落,并悬浮在茶汤中,导致“毫浑”现象产生。一般正常冲泡几泡之后,这种浑浊现象便会消失,属正常现象。

2.冲泡水温过高导致茶汤浑浊

对于普洱新生茶来说,冲泡水温过高,一方面会“烫坏”茶叶,另一方面则会使茶毫大量脱落,使茶汤浑浊。

3.注水手法不当导致茶汤浑浊

冲泡普洱茶,特别是普洱新生茶时,前几泡通常建议采用沿杯壁定点或环圈注水的方式,而不建议采用直冲茶叶的方式,“正面刚”的注水方式,也会导致茶汤浑浊。

4.出汤时没有使用滤网(茶漏)

在出汤过程中,借助滤网的使用,除了能够过滤掉一部分茶渣、杂质之外,也能留下一部分茶毫,使茶汤看起来更通透、纯澈。

5.茶汤“冷后浑”

不只红茶会有冷后浑,普洱茶也有,当普洱茶的茶汤冷却后,茶叶内含物质中的茶黄素、茶红素和咖啡碱会形成白色絮状的络合物,不过它会随温度升高而消失,属于一种正常现象。

6.茶叶的茶青嫩度高

以宫廷、特级、一级熟茶为例,这三个等级的熟茶往往会因为茶青嫩度较高,再加上注水、出汤等的手法不当,导致茶汤浑浊现象的产生。

7.茶叶压制较紧导致撬茶细碎

有时我们在泡一些压制相对较紧实的铁饼、沱茶等普洱紧压茶时,撬下来的茶细碎、零散,再加上出汤时没有使用滤网,茶汤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浑浊现象。

8.熟茶刚出堆不久

刚刚完整渥堆发酵的熟茶散料整体上还处于一个“尴尬期”,有益菌群正大量繁殖,香气、口感滋味等都不是很稳定,因此通常需要进行为期一周的自然静置,俗称养堆,之后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仓储存放,才能够有效去除熟茶中的堆味和燥感,使茶质趋于稳定,汤色逐渐变得更加透亮。

9.茶汤中含有杂质

熟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静电除尘、去灰分等处理,才能够有效减少茶叶中含有杂质、灰尘等,使所出品的茶品质更有保证,更加干净卫生,汤色更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