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茶,源自安溪西坪尧阳的珍贵品种,其历史可追溯至1870年左右,当时被当地人圆醒发现并命名为“圆醒种”,也称作本山茶。1985年,本山茶在全国范围内被评定为优良品种,并且迅速传播到了闽南和闽中等乌龙茶产区。

本山茶的特点是其壮实的叶条、鲜亮的梗色以及细瘦的形态,如同竹节末端稍微尖锐。其颜色呈现出香蕉皮般的鲜润,泡出的茶汤橙黄而香气浓郁。叶底呈黄绿色,叶张较薄长圆形,有着明显隆起和主脉线路清晰可见。在口感上,本山茶味道清纯略带浓厚,而香气则如同铁观音,但更为清淡。

植物性质上的本山茶植株中等大小,以灌木型著称,其树姿开阔且分枝密集,叶片水平生长。在芽类上,本山采用中芽种植法,其椭圆形叶片薄质且脆弱,对于光照有一定的要求。每一片叶子都有波浪状边缘,小小不均匀分布着多个大小不同的牙齿。而芽部却表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淡绿带有紫红色的斑驳陆离之美,与茸毛相比则显得少之又少。一百颗芽重量达44.0克,每朵花冠直径2.6到3.1厘米,由六瓣组成;子房部分覆盖着适度数量的茸毛,每根花柱三裂。一旦进入盛期,即在四月下旬,它们将展现出极高的繁殖能力和耐寒抗旱性能。

在制作为乌龙或绿茶时,本山佳酿尤受欢迎,其最终产品以褐绿色泽著称,不仅香气浓郁持久,还具有醇厚而又新鲜爽口的情趣,被誉为拥有“观音韵”,与铁观音所具备相同程度的人工精心雕琢。此外,它对干旱环境也有很强抵御力,再加上较强抗寒性能,使得它成为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地方喜爱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