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艺术的世界里,泥料丰富、造型多样的紫砂壶是茶人最钟爱的工具之一。同种泥料制作而成的西施壶,不仅光泽细腻度看起来不一样,摸起来更是不一样,这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好奇和疑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紫砂泥本质是一块块矿石,掺杂着许多杂质,如黑云母、通常角闪石、磁铁矿、褐铁矿与菱铁矿等。在专业的手法筛选下,我们挑除边角料,提高紫砂泥的纯度,再进行炼泥。纯度越高,紫砂壶质感就越好,而纯度低了,便会影响紫砂壶外观及手感。
接着,还有目数,即泥料颗粒大小,也是影响西施壶摸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紫砂壶目数达到百目以上,制作成壶后表面接近瓷化程度,看起来很有光泽,摸起来很细腻。而随着目数增大,其光泽内敛,摸起来会有明显颗粒感!
此外,对于陈腐时间也有一定的要求。炼成后的紫砂土不能立马就拿来做壶,还要放在特定地点陈腐一段时间。而随着陈腐时间变长,紫砂泥中发生反应,使得做出来的光泽和手感也有所不同,比如老旧的地黄沙与新鲜的地黄沙,它们之间在颜色上也有所区别。
再者,说到明针,这是一种做 壶工具,也是一种制 壶工序,就是一把已经制作好的西施壶,在表面整修使用明针。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明针可使 壖面光滑,加强气孔结构,使得表面更加光滑。如果一个人的明针功夫好,那么这种处理出的西施壶表面就会越发光滑,更容易养出包浆;反之,如果技艺差一些,那么这样的效果自然也会出现差异。
最后,但不得不提的是烧制温度对品质至关重要。虽然我们知道烧制需要上千摄氏度,但根据不同的原始材料(即为什么叫“原矿”),烧制温度也不尽相同。在合适温度下,可以确保无论是光泽还是手感都是极佳。但如果欠火或过火,都可能导致某些问题出现,比如经常性的吐黑或毛躁瑕疵。
总结来说,这些都能解释为什么两把相同类型但由同一种原材料制作出的西施壶,在视觉和触觉上的微妙差别。这不是问题,而是每个作品独特性的一部分。不必太过担心,只需保证源自原矿,并且后期科学养护,就能慢慢地看到它们变得更加润泽且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