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廷茶具:法门寺地宫出土珍宝探秘
在咸通十五年(874)的一场盛事中,唐僖宗归还了佛教圣骨至法门寺,并将数千件奇珍异宝安置于地宫。这些宝物中,有一套金银质的宫廷御用茶具,以皇帝小名“五哥”标记,这些茶具引起了全世界茶文化界的广泛关注。
《物帐碑》碑文记录了这套茶具的详细信息,其中包括火筋、笼子、龟、盐台等七种器皿,总重八十两。这七种器皿包括了茶碾子、茶碢轴、罗身、抽斗、茶罗子盖和银则,以及长柄勺。从锻造时间来看,这些器物制作于咸通九年(868)至咸通二十年(879)。
这些装饰精美的金银器皿不仅体现了当时工艺技术的高超,更是对中国古代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窥见那时人们对于生活品味和艺术追求的深刻理解。
首先,我们有鎏金飞鸿纹银则,它是一种用于煮水或保温用的壶门座。其次,是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也称为筛网,用以筛碎饼茶。此外,还有一条镀金丝结条笼子,可供烘烤饼茶后暂存;以及鸿雁球路纹银笼子,同样可作为烘烤饼后的贮存容器。
此外,还有一系列其他装饰精美的地宫出土品,如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可以用来贮存饼茶;鎏金双鸳团花银盆,不仅适合放置水果或花卉,也可以作为一种装饰品;还有各种调味品使用的小工具如调达子的摩羯纹蕾钮三足盐台,以及放置香料的小箱子——素面银香匙等。
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不仅展现了唐代皇家对生活细节追求卓越的心理状态,更是对我们现代人了解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提供了一扇窗口,让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时候,不忘仰望前人的智慧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