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恒:建水紫陶从7家到993家,茶道茶具知识大全与自然之美的结合
每座古城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标志,建水也不例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从2004年的7家陶艺作坊发展至2006、2007年的30多家,再到2008、2009年的70多家,最终达到2015年底的560多家,接着在2016年达到了993家。建水紫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繁荣。
这一切变化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和坚持,比如在2000年申报了建水紫陶地理证明商标,比如在2004年成立了紫陶研究会,比如在2007年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比如在2009年参加杭州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这些努力让建水紫陶再次成为这千年古城名副其实的骄傲。
建水位于云南南部,与历史悠久相呼应。在距今一千二百年的唐元和时期,这里曾是南诏王朝的一个重要据点——“惠历”古城。“惠历”直译为“步头”,汉语将其直译为“建水”。这个名字源自当地彝语,“大”、“水”二字连用意味着“大海子边的寨子”,即今天所说的建水。
随着普洱茶产业的兴起,云南省以此为龙头而闻名于世。由于普洱茶需要特定的泡制器皿,而传统上用于泡普洱茶的是一种特殊设计的手工制作出的瓷器——阳焙普洱壶。此壶需经过高温烧制,使得壶内微生物活性减少,对维护原汁原味至关重要。而这种手工制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艺术价值的阳焙普洱壶,便是由建立于1950年代末期的小巧村落中产生并逐渐演变成现在众人瞩目的建筑之一——碗窑村或称作小窑村。这片土地上的居民们,他们对传统技艺有着浓厚的情感,并且不懈追求完美,他们利用自身丰富的人生经验,将自己的生活方式融入到他们精心打磨出来的手工作品中去,这种精神让人们被深深吸引。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尽管曾经红火过,但因体制改革等原因,一度走向衰落。但谢恒等人不断致力于保存和推广这项文化遗产,他们认为这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一根线索,是保护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每一个细节都是艺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丰富的人文景观。
谢恒作为一位对于传统工艺有深刻理解的人,他始终致力于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他不仅参与了很多展览活动,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本土工艺技术的心得体会,以及一些实用的指导书籍。他还积极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此来增强公众对本土传统技艺认识,为培育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他说:“我们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最原始、最真实的地道民间艺术。”他的话语充满激情,也反映出了他对这一行业抱有的热爱以及对未来抱有一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