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白酒行业已经数年时间了,到酒厂去的机会也少了许多,可是我依然酷爱酿酒事业,在这个工作了十几年的行业,自己在做白酒科研工作的同时,也结交了一些白酒专家,时常回忆起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做人情操,我始终忘记不了这些老师。
我的第一位酿酒老师
吴衍庸研究员是我接触最早,时间最长,也是最敬佩的一位老师,他主要从事浓香型酒的微生物区系、生态发酵工艺、酯化功能菌等一系列研究工作,揭示了浓型酒“陈年老窖”之谜,首创“人工老窖”微生物技术。
吴衍庸老师是我国著名的酿酒微生物学家,1926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首任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微生物室主任、学术委员会学术顾问、研究员。曾兼任四川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工业微生物委员会主任委员、成都市微生物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食品协会理事、四川省白酒协会理事、国家科委技术市场中心生物工程专家组成员。六十年从事工业微生物学研究,先后主持甾体微生物转化、酒类及食品工业微生物、厌氧微生物等项研究、曾获中科院1993年自然科学重大成果奖,发表论文10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浓香型曲酒微生物技术》等专著。他以理论为指导探索创新的“人工老窖厌氧功能菌培泥新技术”解决了泸型曲酒异地移植问题,开发的“浓香型曲酒优质高产酶工程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名优酒优质品率低的技术难题,为浓香型白酒优质、高产开辟了新路。
2007年7月6日,我有机会到成都出差,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去拜访一下吴老。我走进生物所大楼,见到了刘光烨研究员,向他询问了吴老的近况。我和刘老师聊了很长时间,他说吴老师精神很好,平时仍坚持写作。由于中午成都天气特别热,我不愿意去打扰老人家,就委托刘老师转达我对吴老的问候。
富于创新的精神
中国传统白酒的质量得益于自然环境下的地理、区域气候、生态微生物优势,四川是浓香型白酒发展的受益地区。依赖于技术进步,使泸型白酒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并使其受益全国,体现了生活在四川的白酒专家吴衍庸老先生的爱国情怀,特别是他在微生物技术创新的“人工老窖”的应用,使泸型白酒推广到了全国。以后的研究又将微生物技术深入到酶学研究。随后又在完成“生物合成己酸乙酯酯化菌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这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基础上,研究创新酯化酶技术应用,这在中国白酒史上是一项创新成果,为中国白酒质量的提高、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几十年来吴老师对中国白酒微生物特殊功能菌的发掘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中国白酒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上世纪70年代,他利用甲醇的生丝菌的发现与分离来降低白酒中的甲醇含量;80年代,他分离到了高乙醇浓度特殊环境中的甲烷氧化菌,其应用方面范围广、潜力大。随后又从浓香型酒老窖中分离出一株产甲烷杆菌,开发出甲烷细菌与己酸菌共栖的二元发酵技术,直到90年代,这项技术彻底解决了北方浓香型白酒优质品率偏低的难题。1985年从泸州老窖泥中分离出产己酸的细菌,为推广人工老窖发酵浓香型酒做出了重要贡献。从泸型麦曲中分离出一株红曲霉菌,又开始了他的浓香型白酒己酸乙酯窖外合成的酶学研究。
严谨的学术作风
我从参加工作就开始了和吴老的接触,他严谨的做学问的态度、和蔼可敬的待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十多年的接触中他言传身教,教会了我做学问和做人。
我从22岁到仰韶酒厂参加工作,刚参加工作两个月,吴老师就成了我们公司的技术顾问。那时,我刚走出学校又不是学习酿酒专业,什么也不懂,吴老师就认真地从基础知识开始给我传授,他把他自己的生物教材、酿酒教材和自己手工记录的资料都交给我,还亲自从成都购买白酒实验室手册送给我。在仰韶的10多年时间里,他只要从成都来就和我谈心,使我后来的工作、生活、做人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那时候,做菌种培养晚上需要值夜班,他时常深夜到实验室看望我。1994年我们公司最早购买了毛细柱气相色谱仪,我负责操作,他到实验室里来和我一起做实验,他支持我大胆搞技术创新。在工作中我也大胆向他提出我的建议,我提议建立的己酸菌质量检测方法,即除了镜检、硫酸铜比色法之外的色谱分析新方法,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他向厂领导建议把我的检测方法和建议定为企业标准……
吴老师是成都人,他的四川话听起来特别亲切,以至于我后来在和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两年合作中,都用四川话和对方沟通,为我们公司起到了重要的合作沟通桥梁作用,这些都源于和吴老师的交流沟通。
2006年我在成都和吴老师交流时,他还鼓励我大胆地把酶工程在中国白酒中的应用技术做好。
仰韶情缘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短短的5年内,仰韶从一个年销售收入不到3000万的小酒厂,销售量跃居全国第三,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最大的成功秘诀应该是受益于白酒行业技术的创新。
仰韶成功的秘诀在于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的开发,费国华总经理认为“人才不仅讲拥有,更重要的是讲利用,因为最终要的是成果而不是拥有多少人才”。他们和大专院校联姻,聘请专家、教授作为企业的技术顾问团,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南大学、成立“仰韶酒联合研究所”。其中研制成功的用于提高酒质量的“MZ酯化酶”技术,在全国酿酒行业尚属首创,项目的首席专家便是吴衍庸研究员。
吴衍庸研究员的“仰韶情缘”是很深的,从他酿酒科技发表的文章《浓香型酒微生物技术移植成功范例——仰韶酒》就可感觉到。我也特别感激他,因为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到了我。
吴老在文中写道,“三大微生物技术在仰韶得到全面实施,通过改窖、建窖,使仰韶酒有了快速发展的空间,达到质量、效益双丰收,优质品率达50 %以上,税利曾列在全国10名以内,使一个不起眼的小酒厂,一跃而成为知名大型企业,我认为这是仰韶酒厂重视科学与重视人才的结果。 己酸菌、甲烷菌二元发酵培泥人工窖,酯化功能菌生香制曲,MZ酯化酶发酵生香三大微生物技术在仰韶集团的应用,使仰韶酒优质品率得到了突破性提高,这些成绩在仰韶集团侯建光、郭富祥、杜明松的《人工老窖的保养与维护》一文中得到了印证。”
2005年10月25日上午,新落成的泸州老窖营销网络指挥中心1号会议室里一片喜庆气氛。中国微生物学家,知名白酒专家吴衍庸研究员论文集《中国泸型酒研究论文集——老窖微生物发酵理论与运用学术论文集》赠书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已经80岁高龄的吴衍庸老先生出席了赠送仪式,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吴宁到会表示祝贺,并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也衷心地祝贺吴老身体健康,愿他的技术成果更好地为白酒行业、为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