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地,种茶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武夷先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品质优异、种类多样的武夷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物质和非物质的宝贵财富,其中包括:有形的茶艺、无形的茶技及文化理念等。

武夷岩茶的八次历史演变造就一世岩骨花香。从汉朝到清代,再到新中国成立至今,每一个时代都留下了深刻印记。汉朝时期虽未见明确记载,但考古发现证明当时闽越国先民已经开始种植和饮用武夷山的绿色植物。唐代则是武夷山名声日高之际,不仅在道教中被视为“三十六洞天”之一,还在佛教中成为重要的地方。

宋代是武夷茶达到鼎盛时期,主要制成龙团凤饼,并且参与斗茶活动。在元代,由于贡品增加而出现生产压力,最终导致部分产区荒废。在明代,由于朱元璋诏令改制散青后,炒青绿菜更受推崇,并向海外出口。而清代,则是在康熙后期形成了乌龙岩茶,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了小种红土菜(正山小种)和龙须菜。

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加上科技进步与现代管理方法的引入,使得武夷山不仅恢复了传统工艺,还进一步提高了产量与质量,从而使得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的大红袍手工制作技艺。此外,大红袍也成为了主打品牌,而“岩韵”则是其特有的品质特征,是由自然环境、优良品种以及传统技艺共同构成的一体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