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与老友们相聚时,不谙茶俗,竟将茶杯斟得满溢。一个老友责怪道:“你不懂用茶规矩,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我原本是出自真诚待客之心,但由于缺乏对饮茶礼仪的了解,只能接受指责。在这件事中,我虽吃了个亏,但也学到了宝贵的一课。
安溪人传统上讲,“知茶达礼,通酒感恩”。在待人的时候,我们往往依靠“茶酒为媒”的繁复礼节,即使如此,这些习俗也让人感到有些繁琐。但面对今天越来越重视礼仪交际的社会,你又不得不尊重这些古老的习俗。自古以来,酒和茶都是待客必备的物品,也是显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两种液体形态上的“礼节大使”,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损害你的美好形象。
酒和茶,无论是在官方场合还是民间,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官宦大夫还是平凡百姓,都需要借助它们来表达自己的尊严和 礼仪。它们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载体,其中包含着敬人的意义,而不是欺人的行为。
说到这里,有点令人迷惑:喝酒会让人醉倒,有时还会引发纠纷,因此“酒满”有害于他人。而喝下一杯清香四溢、提神醒脑的绿色佳肴,却被认为是一种优雅且健康的选择。如果真的如人们所言,“饮者尽欢,不愧为佳肴”,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更倾向于用这种方式款待朋友呢?
这样的说法似乎颠覆了我们对于“敬酒”与“敬菜”的常识。从这个角度看,即便是在接待宾客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局限于固定的规矩,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对方的心意和感受。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观念并不容易普及。不少地方的人们仍然遵循着传统中的某些定律,比如在山区,一般情况下,将大量浓缩好的山水送给宾客,是一种非常高尚且温馨的情感交流方式。而在城市里,对此却可能会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因为现代都市生活已经逐渐淡化了一些乡土情怀。
但总而言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社会风气如何变化,爱惜每一次相聚,每一次分享,是一种永恒的话题。我个人认为,让这份纯粹的情感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或许能帮助我们超越那些狭隘的人生观念,从而更好地享受这短暂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