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样东西,能像茶一样,既具物质内涵,又拥有精神气质。这种被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称之为“南方嘉木”的神奇植物,让人们为之失眠、沉醉、倾倒。

若寻找西湖龙井茶最大的原厂地,当属龙坞茶镇。曾经的“万担茶乡”,既保留了原生态的生活、劳作特色,茶以及一切与茶相关事物,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又因为艺术、休闲、养生、度假等项目的入驻,以及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这张新名片,吸引了一批年轻人的目光。

日前,杭报联合西湖区风景旅游局推出“闻着茶香逛龙坞”栏目,伴随着龙井茶的飘香,行走于“江南天堂里的香格里拉”龙坞茶镇,进行一场古镇深度游。茶香千年,行走于此,总有一些风景会引起共鸣。

老茶人把“茶”变成柴米油盐一样的必需品

经过为期一年零五个月的浙江省首批产业特色小镇——龙坞茶镇建设,眼下的龙坞,10个村(社区),一村一特色。其中,西湖茶场村,紧邻长埭村,北与葛衙庄接壤,全村共37户人家,109个居民,村里茶园300亩。有别于千年历史的龙坞,西湖茶场村仅是上世纪60年代一个新建移民村,村民们更习惯地称之为知青村。

西湖茶场村是一个纯茶村,茶园主要分布在后山、李家坞和天坪山,东南朝向、阳光充足,以至于这里的茶叶产量高、茶质也好。西湖茶场村关达祥,今年64岁,5岁时随母亲来到龙坞,几十年的茶园生活,他俨然成了资深的茶人。

茶、人一体,杯中的一壶好茶,总离不开人的耕耘与坚持。茶场村的历史不长,却是许多人青春的坚持与见证。种茶、采茶、炒茶,“早年跟着师傅打下手,为茶锅加火,控制火候,很多年后慢慢地爱上了茶事,一心想着做出一味好茶”。

茶是一个包容的品类,并且,茶犹如“柴米油盐酱醋”,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元素,曾经的知青们因西湖龙井茶而融入龙坞茶镇。他说,上世纪60年代,茶场村的茶人与技术科研人员一起,研试了电炉锅炒茶,经过反复试验最终解决了电炉炒茶时火候调控的问题,提高了炒茶的效率,更是保证了茶叶的品质。随后,这项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又一次得到改进,电炉锅炒茶上升到了远红外线炒茶阶段,这个技术如今已在全国各大茶区普遍推广,且不断地被改进。

因为知青们的到来,龙坞有了一个新的茶村,当年的茶园依旧,茶场村的知青楼,成了现代人忆往昔、之地。

知名茶厂选择龙坞 看中生态环境和宽阔的茶园

西湖茶场村俨然是龙坞茶镇最年轻的茶村,又因为顶峰茶叶和老茶缘茶叶公司的入驻,这里也成为龙坞制茶专业化程度最高的茶村之一。

众所周知,顶峰茶叶是西湖龙井茶的知名品牌。董事长胡醒曾表示,之所以选择西湖茶场村,也是看中了这里的生态环境优势,宽阔的茶园,以及龙坞的历史和发展。“顶峰”在茶种的选择上,主要致力于老底子的“群体种”西湖龙井茶,在龙坞各个村居原住民茶农中,选拔一批优秀、资深的茶人,对茶叶进行种植和保护。

据转塘街道农发科的工作人员透露,经营一个茶园,对龙坞的茶人而言,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老茶农事必躬亲,比如日常管理该用什么样的肥料、怎么除草、如何炒茶,龙坞的人都有自己的章法和门道。

茶农代表,是“顶峰”在茶场村进行的一项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聘请龙坞各个茶村的原住民担任,由他们监督茶叶生产,从茶园种植养护到病虫害统防,再到采摘、炒制等一系列环节,并收购茶农们出产的西湖龙井茶,此举可保证茶叶的品质更符合西湖龙井茶的统一标准,茶叶的色、香、味、形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在西湖茶场村,每户都种植龙井茶,夏秋冬三季是茶的养护季节,或许更适合茶客来此寻茶与游玩。而到了清明节前后,整个龙坞茶镇,是一片忙碌景象,茶山上是忙碌的采茶工,家家户户满溢着龙井茶在锅中炒制时散发出的阵阵茶香。

著名的西山游步道在龙坞茶镇有两个出入口,向南可以到金家岭,向北一直可以到留下。行至山顶时,登高远眺,举目四望,整个茶镇、之江新城尽呈眼前。

山下还有几家农家餐馆,品香气四溢的西湖龙井茶,尝原汁原味的茶乡农家菜,别有一番情趣。

龙坞茶镇二日游线路推荐——

第1日:

上午赴外桐坞村,参观朱德纪念室、三和美术馆、礼记·中国漆美术馆、王赞工作室、元帅井等;中餐品尝外婆嘉园农家菜。

下午游览大清村,村内茂林修竹,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是一个集餐饮、垂钓、会务、体验、品茶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场所。访夏同善纪念馆、古道穿越,游步至大清岭。在山湾里庄园赏兰,大清谷1号西泠书法鉴宝。后驱车前往宋城,观看宋城千古情表演,在景区附近用晚餐。

第2日:

早餐后出发赴西山森林公园,登高爬山,这里有目前所知全国范围内最长的一条山体游步道——西山游步道。如果喜欢徒步的你来到这里,千万不要错过这么精彩的步道。驱车上城埭村用午餐,品茶休闲。

下午参观生态大茶园,拥有茶园1000余亩,素有“万担茶乡”的美誉,是集休闲、体验于一体的茶园观光区。游光明寺水库,光明寺水库休闲区,位于茶村西北侧,水库面积40余亩,蓄水量达11万立方米,库水碧绿清澈,周围山峦起伏,是游客踏青、露营、烧烤、垂钓的理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