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竹文化与紫砂壶艺术融合,犹如中国功夫内家拳的精髓融入武林外派。宜兴紫砂,植根于江南阳羡,与历代文人的密切参与,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人文雅趣。

竹,被中华民族视为气节的象征,历来受到文人激赏。在宜兴,又有著名的“竹海”,故紫砂艺术与竹文化结下不解之缘。苏东坡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诗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在茶道中,宜兴紫砂与竹文化相结合,更是令人赞叹不已。以一节或多节、甚至一捆甚至几捆交织而成壶身,以光货壶体上用竹枝、叶做嘴、把、钮等附件,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于传统工艺技艺的一种创新和尊重,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茶道精神的一种理解。

以题咏诗句装饰壶面,如顾景舟先生所制的大石瓢,由吴湖帆书画装饰,其中4把均以风动疏竹,并分别题咏诗句,这样的作品既展现了一手高超的手法,也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而近年来的作品,则更注重于在现代生活中寻找传统文化元素,将古典与现代巧妙融合,让人在品茗玩壶时,不仅能感受到茶香,更能领略到古韵悠长。

总之,将竹文化融入到紫砂壶艺术中,无疑是一次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大胆尝试,它不仅展示了当代工匠们对传统技艺的继承,还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去感受那些经典元素带给我们的独特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