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生活报:您的人生经历可以分成几步曲?从1950年毕业后,您一直都在安溪茶区工作,能否分享一下这段时光?

李宗垣:我的人生可以分为三部曲。第一部曲是1962年毕业后,我参与了茶叶的生产和研究,在县及乡镇办的茶叶培训班讲授初制技术。第二部曲是在1980年代,我开始发表科技文章,并整理出版了《安溪乌龙茶审评技术》。第三部曲则是在1993年之后,我参与各种茶事活动,包括举办的全国、省级比赛,以及2006年的《安溪铁观音制作与品评》一书。

海峡生活报:您有没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事情?

李宗垣:我记得有一次在湖上乡讲课,有一百多个农民静静地坐在地上,连续听我讲二三个小时,没有一个站起来。此外,当我2002年参加全国第一批高级评茶师考试并通过时,那种满足感是我前所未有的。

海峡生活报:您被评为“泉州茶业十大贡献人物”时有什么感想?

李宗垣:这只是一项荣誉,对我一辈子的努力算是一种认可。我觉得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对名利并没什么追求。

海峡生活报:您如何看待现代社会中的审评标准是否需要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

李宗垣:随着市场的变化,其实审评也不断在变。特别是1999年以后,清香型铁观音打破了很多传统标准。我认为审評要随着社會進步而發展,要結合市場,即使要能引導產業提升社會效益,而不是單純技術問題。

海峡生活报:“拼配”是技术 “文化”是促进动力,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宗垣:“拼配”的跨度比较大,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地域、等级、发酵程度等进行拼配,如夏天拼春节,可以增加鲜绿度和香气,也使夏天滋味醇和,冲淡粗涩味。但也很复杂,不好拼。

海峡生活报除了研究提高产品质量之外,还应该怎样发展安溪铁观音呢?

李宗垣:“产品、品牌和文化是不同的层次。”我们不仅要研究提高产品质量,还应该努力去创品牌,并大力宣传推广我们的文化。毕竟,“文化才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