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中,紫砂茶具的文化色彩绘制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画卷。每一壶都承载着唐宋饮茶之风的回响,每一丝泥土都带有明清时期制壶巨匠供春留下的印记。据《宜兴县志》记载,明代陶都出现了一位卓越的制壶艺人供春,他从金沙寺僧处学到制壶技艺,被尊为“陶壶鼻祖”。

紫砂陶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茶具,如阳羡茗壶;另一类是陈设器,如文房雅玩。其原料被誉为“色土”,包括白泥、嫩泥、紫泥、红泥和绿泥。这五种材料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是品质极优的陶土。

泡茶于紫砂壶,不仅能保持长时间内茶汤原汁原味,而且握在手中便于边畅饮边赏玩。随着时间流逝,表面会呈现一种黯然之光,这正是老古玩家最喜爱的一点。在古玩界,北方老古玩家偏好鼻烟壶,而南方则以赏玩紫砂壶作为身份标志。

品鉴紫砂壶,还要考虑其形态各异的美感,以及与玉器相似的工艺精湛。此外,还有款式和款识等方面需要考量,其中款式指样式如供春树瘿壶,而款识则是作者或题词镌刻名字。

当代收藏市场上,一些名家的作品如顾景舟、朱可心等,其价格不菲,但对于那些寻求修身养性的收藏者来说,将数百元一把名家仿品视作自娱自乐,也是一种新颖而且享受生活的心态。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追求,则在于品味古老的茶文化,并将收藏与修身养性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