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紫砂茶具的文化色彩是如此丰富和深远,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从明代中叶开始,唐宋饮茶之风在宜兴士大夫中兴盛,这时期便出现了集壶艺、诗词、书画、篆刻于一体的紫砂壶文化,它成为了茶文化的标志。

据《宜兴县志》记载,在明代陶都有位名叫供春的人物,他被尊为“陶壶鼻祖”,因为他从金沙寺僧那里学到了制壶技艺。明清时期,紫砂陶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茶具,如阳羡茗壶;另一类是陈设器,如文房雅玩。

紫砂陶原料被誉为“色土”,主要包括白泥、嫩泥(黄泥)、紫泥(青泥)和红泥(朱泥)。其中,“五色土”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陶土。泡茶用紫砂壶能长时间保持茶汤原汁原味,同时握着它边畅饮边赏玩,对于老古玩家来说,就是一种身份的标志。

鉴赏紫砂壶,我们首先要欣赏其“泥”,即所谓的材料优劣,其次是欣赏其“形”——各种各样的形状,每一个都是独特无比;再次是欣赏其“工”——精湛的手工艺;第四个方面是欣赏其“款”——作者签名或题词等;最后,是欣赏其功能美,即容量适中、高矮合适等。

与瓷器不同的是,紫砂壶往往会留下匠师的名字,而瓷器则多数没有。这也是收藏者追求收藏名家作品的心理需求。而当代,一些如顾景舟、朱可心这样的名家已经享誉海外,他们创作出的作品价格也随之攀升。在新世纪后,一把当代名家的真品可以卖到数万乃至数十万元,不易得到普通藏家拥有。

然而,与此同时,也有更多人选择收集仿品,这对于提升自己对古典艺术的情趣也是很好的方式,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并非单纯购买昂贵商品,而是在于修身养性,用以传承和体验历史文化遗产。这就是为什么新仿名家的市场一直活跃,且不断有人加入这一行列去探索和享受这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