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在云昔年间,太湖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她的美丽和歌声如行云流水般优美清脆,深受山乡里的人喜爱。而与隔水相望的洞庭东山上,有一位勇敢、正直又乐于助人青年渔民,名为阿祥。他被碧螺的歌声所打动,却无法接近她。

某年的早春,一条恶龙跃出太湖,对西洞庭山造成威胁。阿祥义愤填膺,与恶龙大战七个昼夜,最终双方都负重伤。在这场战斗中,一株奇异的小茶树生长于血泊之中。为了纪念阿祥的英勇事迹,碧螺将这株小茶树移植到洞庭山上,并精心护理。

当阿祥身体衰弱时,碧螺用那株以其鲜血育成的小茶芽泡成了翠绿清香的茶汤,让他饮下后,他精神顿爽。这次喝下的“仙茗”竟然让他恢复了健康,而每天清晨由碧螺带来的新茶芽,则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美好记忆。

然而,不幸的是,当碧螺每日以口衔新芽回报阿祥而不顾自己的健康时,她最终因过度劳累而去世。悲痛欲绝的阿祥,将 碧螺葬于那株神奇茶树之下,这样便有了“碧螺春”的名字。在之后,每逢春季采自此地的青芽制成的茶叶,其色泽嫩绿隐翠、香气幽雅,被誉为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以至今仍被人们珍视并传颂。

关于它得名的事迹,有多种说法,但据《野史大观》载,在康熙年间,这款曾被称作“吓煞人香”的佳肴,由地方官员朱荦进献给皇帝,因其名不雅,被题名为“碧螺春”。从此以后,每年都会从该地选出最佳品质供奉皇室,使得这个名字也随时间流转而成为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