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地,种茶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武夷先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品质优异、种类多样的武夷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物质和非物质的宝贵财富,其中包括:有形的茶艺、无形的茶技及文化理念等。

武夷岩茶的八次历史演变造就一世岩骨花香

汉朝至元代前的历史演变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派军灭了闽越国,并诏令将闽越民举迁江淮之间,以虚其地。当地官员将武夷茶献给汉武帝,但史志中未见汉代武夷山产茶记载。考古发现显示城村汉城遗址数以万计的陶器里,有大量茶具——tea壶、tea杯,这证实了在那个时代闽越先民已经开始种植并饮用绿色植物制成的人工品。

唐代至宋代期间

唐玄宗于784年诏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道教将其列为“三十六洞天”之一,而佛教寺庙也兴盛起来。据《福建简史》记载:“唐代福建最著名的地产品就是山区的土特产,即绿色的山区青砖和沿海盐”。其中自然包含在内的是 武夷山采制出的晚甘候的大红袍。

宋代是中国古代斗 茶盛行时期,当时斗 茶成为纳贡选品和游艺项目。朱熹等人不仅种植喝饮,还写诗赞美这款大红袍,如苏轼《荔枝叹》中的“君不见乌衣溪边粟粒芽”,清末董天工《御园旧贡有感》诗中也有提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为了娱乐,也是为了展示各自所得的大红袍,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

明清两朝发展

明初朱元璋禁用龙团改制散青蒸春团饼改晒青蒸青散制法后期再次改进为炒青绿,一直到清末才逐渐形成今日之烘焙方式。此外,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产品,如小种红(烟小种),由于生产条件不同而产生独特风味,以及龙须这种新型号商品,它们都被运往海外市场深受欢迎。

现代情况

2002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传统制作方法,大红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定;2003年,被评为中国文化部授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之乡”的称号;2006年6月,大红袍手工制作技艺被确认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切都加强了大红袍作为一个品牌,同时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女性来说,她们是否应该喝这些高质量的大红袍呢?这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过量消费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对于那些真正了解它价值的人来说,它仍然是一件珍贵而令人向往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