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藏地观茶”溯源文化之旅的路途中遇到重重险阻,但仍然没有阻挡队伍前进的步伐。车队克服困难,用实力与勇气挑战高原极限,送茶入藏。

    挑战“溜筒江”

    德钦县境内人称“溜筒江”的澜沧江过溜索处,是茶马古道上著名的天险。

    当年马帮要想过江,就必须要用麻绳或皮绳把人、骡马、货物捆牢坠在一个形如筒瓦状的溜绑上,脚一蹬借助惯性向对岸滑行过江,故取名“溜筒江”。有史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绳索断裂而葬身鱼腹,其惊险惨烈可想而知。

    而在这次的“藏地观茶”溯源文化之旅中,我们坐在宽大舒适的长安欧尚和长安CX70里,行驶在平坦的高速路上,回想古人往昔的种种艰辛磨难,这百年变化何止天翻地覆。

    唯一不变的,是承载的责任。我们的“藏地观茶”溯源文化之旅车队是以另外一种形式继承着当年茶马古道的前辈们所做的一切,全力保护这些赠送给藏区民众的下关茶。

    海拔4292米,战胜高反

    白马雪山垭口,这里海拔达到了4292米,是“藏地观茶”之旅开始以来面对的第一最高海拔点,在这里有不少同伴出现了轻微的高反。

    高反是无法阻挡“藏地观茶”队伍前进的步伐的。出现高原反应的同伴依然倔强地坚持着,只为能将好茶送到藏民手中,他们想要看到藏民拿到茶叶绽放笑容的瞬间。所以,没有一秒的停滞,一直前行着。

    在战胜高反之后“藏地观茶”之旅一行人顺利、平安地抵达日喀则,一路为藏民送去好茶。

    “七十二道拐”,一次生与死的考验

    恶劣的天气、险峻的路况、缺氧的生存条件,这其中任何一个不可控因素都随时能掀起一次对马帮的生死考验。

    七十二道拐,茶马古道滇藏线的必经之路,位于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境内。从海拔4100米的邦达镇,攀升至海拔4651米的业拉山口,再盘旋下降到海拔3100米的最低点,这其中就必须经过这条大名鼎鼎的七十二道拐。

    当年马帮穿越七十二道拐的艰辛,大家可想而知。即使是驾驶汽车,平均17秒就要经过一处弯道。

    弯多路窄、坡陡碎石、阴晴不定、来车凶猛……不是在滇藏线上驰骋纵横的老司机,还真不一定能够保证在七十二道拐的行车安全。所以,我们邀请了三位驾驶技术过硬的老司机为我们保驾护航。因为他们,这一次我们才能跨越这一道道险峻的弯道,才能度过这生与死的考验。

    我们的队伍战胜高反,挑战天险,跨越险峻弯道......一道又有一道的险阻,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藏地观茶”的队员们都以生命做赌注,只因心中有目标,有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