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六大体系:探索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在品鉴茶艺的世界中,龙井、碧螺春、铁观音和普洱等名茶不胜枚举,但你是否了解这些分类背后的科学?中国的茶类可以按照制作方法和发酵程度分为六大体系,这些体系并非仅仅基于颜色或味道,而是依据独特的工艺流程。
绿茶(0%-5% 发酵)
作为我国最主要的一类,占全球市场七成,其特点是清汤绿叶,色泽鲜亮,香气浓郁。代表作包括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其功能性强,有防辐射、去火作用,对于春夏季节尤为适宜。主要工艺流程包括采摘-摊晾-杀青-揉捻干燥。
黄茶(5%-10% 发酵)
由于杀青揉捻未及时干燥而产生,这种轻微发酵使其成为一种新类型。黄茶以鲜亮色泽和高爽香气著称,如湖南君山银针,它对消化不良者有益。
白茶(10%-20% 发酵)
这是一种特殊工艺保留了芽叶完整形态,以白茸毛闻名,如白毫银针与贡眉。它适合三高人群,对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是一款清凉去火之选。
乌龙 tea(50%-75% 发酵)
半发酵过程使其独具风味,其中包含半发酵50%-75%,如武夷岩tea,它具有醇厚而又带微苦之感。
红 tea(80%以上全发酵)
全然不同于上述任何一种,全发酿80%,如四川红心长安或者云南金骅。在这个过程中,原生的绿叶被彻底改变至黑褐色的状态,让出新的化学物质,使得红tea拥有复杂多样的口感。
黑 tea(后/重发)
最后,我们有后或重度发酵所形成的黑tea,比如广东五粮液或福建武夷岩生意料之外的是,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着每一步加工,从此塑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情境与故事。
下篇我们将继续讲述乌龙、红、黑三大体系及其代表产品,以及它们独有的历史背景与饮用技巧。
最后推荐一部纪录片《一个树叶——关于中国 茶 的故事》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人来说是一个绝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