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源于福建建州,唐代称“茗战”,宋代称“斗茶”。它是一种评判茶品优劣的活动。宋代人们在清明时节选新茶进行斗茶。在这场游戏中,一群饮茶爱好者自由组合,如同现代比赛一样热闹。斗茶不仅包括品鉴,还有行令和汤戏三大部分。

品鉴是决定胜负的标准,其中汤色和汤花至关重要。汤色纯白为佳,说明采摘肥嫩、制作恰到好处;颜色偏绿或灰色则说明蒸制不足或过度;红色的则表示采摘不及时或烘烤温度过高。而汤花应细腻均匀,能咬万寿菊,即为佳品。

行令是一种文人雅集的游戏,由一人命令,其他人必须按命令执行,不得以酒为奖罚。如唐代《五言月夜喝茶》等诗歌表达了这种生活情趣。

汤戏,又称分茶,是一项精湛技艺,以煮好的茶注入碗中展现艺术性。杨万里赞道:“分tea 不像煎tea 好,煎tea 不像分tea 巧……”但由于年代久远,没有传承者,这门技艺至今未能揭示其奥秘。

斗茶文化自古以来,就深受士大夫阶层喜爱,并被融入贡 茶制度,为宫廷供奉上等级的贡 茶提供了评价标准。此后,它逐渐流传民间,最终成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让今天的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悠闲与美学之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