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发展,加快发展是为了职工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海南农垦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农场、企业得到明显增效,职工群众得到明显增收,尤其是在橡胶主业剥离后,垦区各农场积极突围,努力探寻非胶产业发展道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其中不乏一些典型代表,他们就像海南农垦产业发展道路上的一盏盏领航灯,指引着垦区各单位前进的方向。 今日起,本网聚焦垦区产业发展,并推出系列报道,与您共同回顾和分享农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和成功经验,敬请垂注。 国营金江农场五指山茶场是我国十大茶场之一,是我国最南端的茶场。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茶叶质香味醇,品质优良,生产的红茶、绿茶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最好的,许多专家、学者、国际友人都对金江农场五指山茶叶公司生产的茶叶给予高度的评价。茶学院士陈宗懋、湖南农大茶学教授施兆鹏、程启坤等人分别挥毫写下“金鼎红茶,一枝独秀”、“金鼎红韵”、“国际品质金鼎红”等题词。 被誉为“华夏第一春”“金鼎牌”系列红茶、绿茶,荣誉一直伴随其整个发展历程,如2012年5月,在中国(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上,“金鼎金毫”和“金鼎翠芽”获得金奖和银奖,以及2012年“金鼎牌”海南红茶、五指山高山云雾绿茶获得“国饮杯”一等奖。 辉煌历史:红碎茶出口创汇生产基地 海南省金江农场五指山茶厂,原为海南省五指山茶场,自1956年开始筹划,于1960年在地方农场的基础上正式建场,是海南第一个专业茶场。1959年,60名海南技校学生到广东省茶叶公司学习种茶、制茶技术,分两批于1960年和1961年来到保亭县毛岸地区,开始采集野生茶用手工制作红茶,同时,第一批垦植工作队进驻该地,随后,2000多名(含家属)从中朝边境复员的退役军人陆续到来,自此,海南第一个专业茶场掀起海南现代茶叶发展史的第一页。 从1960年至1985年的25年间,全场总人口达4294人,其中职工为2667人;发展茶园7930亩,已投产的为6849亩,累计总产干茶21万余担,全部供应出口,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创外汇2100万美元以上,上交国家税金771.12万元;累计回收投资总额达1400多万元,占国家总投资额的110%;产品质量在全国多次评比中名列前茅,荣获农牧渔业部、经贸部、商业部和海南省经委颁发的优质产品证书和荣誉证书。自此,该场茶叶生产和主业经济驶上快车道飞速向前发展,连年上交利税100万元,创汇100万美元,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双百专业茶场”,到1989年底止,茶园面积达8486亩,造林7000多亩,干茶产量达到建场以来的最高水平——2万担。 期间,该场从投入规模、品种选择等方面,着重考虑国际茶叶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红碎茶的生产,力争打造与当时印度阿萨姆茶叶品质相当的红碎茶产品,为国家筹集紧缺的外汇。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成为当时我国红碎茶品质最优、最重要的出口茶生产基地,在海南茶叶发展史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代表了海南茶叶的最高品质,也代表了我国红碎茶的最高品质。 时代变迁:由“红”转“绿”的阵痛与艰辛 1991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外贸体制改革首当其冲:茶叶市场全面放开;国家取消出口补贴制;红碎茶出口受阻等一连串反应,外销市场转变为内销市场已是不争事实。我国是产茶大国,茶园面积居世界第一,产量在当时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而茶叶消费量则不大,年人均消费量约340克(英国为2590克),且以绿茶为主,辅以花茶、乌龙茶、黑茶和传统的工夫红茶(中、小叶种),浓度大的红碎茶仅在广州有一定的消费群体,但消费量与生产量相比则微乎其微,因此,“红”转“绿”是我国茶叶生产厂家的必然趋势,进而加剧国内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 从1991年开始,茶场逐步调整产品结构,逐年降低红碎茶的生产量,至1994年,绿茶生产量达95%,红碎茶产品完全退出国际市场,并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在此期间,该场努力加大技改投入,组织技术力量破解大叶种制作绿茶的“密码”,使大叶种绿茶在风味口感上能被消费者接受。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制约以及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收效甚微,产品售价极低,正茶最高价仅卖4元/市斤,连直接生产成本都无法收回,企业逐渐进入恶性循环的经营状态,成本倒挂,欠款、逐成呆账,最终连职工的工资都无法正常发放,企业经济举步维艰,茶园大面积丢弃、荒芜,单产跌至建场初期的水平。 残酷的现实,并没有摧毁茶场人的意志。尽管面对满目苍夷的茶园和窘迫的经济困境,但第一代军垦茶人坚守耕耘,坚信收获,给茶场留下了的最质朴、最优秀、最具生命力的优良品德,也是茶场人赖以维持、坚守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经历创业——鼎盛——衰退的过程后,茶场人逐渐意识到,走出困境不能单靠优化产品结构,还应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茶树品种结构方面入手。同时,加大品质提升、新产品研制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促进使红茶、大宗绿茶、名优绿茶等产品结构趋于合理,适应了不同市场、不同客户需求。 1997年,第一批高香型绿茶品种——“奇兰”引种种植102亩,自主提纯选育的“毛蟹”品种获得成功。随后10年中,相续引种、繁育、种植福鼎大白、福云6号、白叶单枞、大叶黄金桂、丹桂、瑞香、玉翠、玉龙、黄旦,使适宜制作高香型绿茶的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在此期间,自筹资金购买蒸青生产线,成立大叶种绿茶“保绿”技术措施攻关小组,展开名优特新茶的研制,积极拓宽营销渠道,使产品品质逐步让消费者认可、接受。2001年年初,茶场与北京百年老店“吴裕泰”公司合作,合力打造“华夏第一春”早春绿茶,一举轰动京城百姓,抢购场面令厂家、商家始料不及,引起国内同行的高度关注,因为这是全国唯一一款能在元旦前批量销售的春茶,其内在品质之高,香气浓郁悠长、滋味清新爽口回甘、汤色黄绿明亮的风味。从此,“华夏第一春”早春绿茶成为各地客商追逐的对象,其品质和价格也成为海南早春绿茶的“标杆”。 抓住契机: “保绿”成功 “新红”面市 2003年7月,茶场参加全国第五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的三只茶样——红碎茶1号、2号、金鼎翠毫,均获一等奖,其中,“金鼎翠毫”是年内刚研制成功的名优绿茶产品。自此,茶场茶叶生产逐渐恢复往日的生机,产品售价逐年大幅提高,慕名而来的新老客户日益增多,经济形势日趋好转。 2007年春节刚过,茶场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日本太阳株式会社技术总监大酒保先生,他来之前已寻访过我国四大茶区的大茶场,这是他最后考察一站。当他品尝第一口绿毛茶后顿感惊奇,随即参观茶园、车间,并购买200斤送到三亚群力公司做茶多酚提取。一周后,再次来到该场,与茶场签订绿毛茶购销合同。三个月后,他与株式会社总裁及日本可口可乐公司副总裁一行数人来到该场,向茶场领导及技术人员提出茶叶品质仍有提升潜力的反馈意见,并要求场方提高品质。对此,该场技术人员以不畏艰辛、不顾疲劳的坚强意志,多次重新设置工艺参数,两天两夜加紧试制,拿出4个样品。当日方人员茶场开汤审评后,大为满意,当即按此样订购500斤,价格是合同规定的2倍。此时此刻,茶场领导及技术人员百感交集,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保绿”措施,经过数年研制无果的情况下,竟在这次偶然的机遇中找到了大叶种茶制作绿茶“保绿”措施的工艺参数。此后,茶场人居安思危,利用国家机械扶贫项目,购进一台更适合大叶种茶制作绿茶的杀青设备——热风杀青机,装配一条清洁化名优茶生产线,使各类名优茶的品质和产量有较大提高,也使研制新产品的设备能力和技术能力有质的提高。 2008年,茶场根据市场变化,适时开发基于传统拳头产品红碎茶、又有别于红碎茶的红茶产品—大叶种工夫红茶。其品质既有红碎茶的“浓”、“强”、“鲜”,又有我国传统工夫红茶(中、小叶种)的“浓醇”、“爽滑”,既适合清饮的人群,也适合调饮的客户。该产品的问世,填补了海南高档大叶工夫红茶的空白,为海南野生大叶种茶找到了新的出路。经过近几年打造,该产品三个等级已成为国内各大集团公司认购的VIP产品,进而增大该场红茶、绿茶的知名度。 再创辉煌:走茶叶精品和多元化发展之路 去年以来,新一届金江农场党委班子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积极谋划茶叶产业发展思路。2014年初,黄明哲上任金江农场场长后,多次深入茶场开展调研,积极探索茶叶发展之路。为尽早改变茶叶品种单一,经营模式单一,效益低,茶园面积小、职工收入低等的现状,黄明哲大胆尝试新的茶叶经营策略,提出了走茶叶精品和标准化发展之路。在推进农场茶叶产业发展之路上,黄明哲提出:“争取扩大茶园面积,增加茶叶新品种,大力挖掘茶叶潜力,扩大市场销售渠道,走茶叶精品和多元化发展之路,大幅度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实现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最大化。” 在实施走茶叶精品之路的经营策略方面,农场一是在经营管理好1100亩茶园的同时,积极主动与海胶集团金江分公司沟通协商,争取把原五指山茶场茶园改种橡胶但长势较差的300-500亩橡胶园以合作或免收租金的方式退回农场种植茶叶,扩大茶园面积,逐步做大茶叶产业。二是入股海垦热带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平台把农场的茶叶进入三亚海棠湾免税店进行销售,提升茶叶国际知名度。三是增加和开发高档新品种茶。在巩固原有绿茶的基础上,新开发了“金鼎.海南绿螺”系列绿茶等。通过采取上述经营策略,大幅度提高了茶叶的经济效益。新开发的“金鼎金豪”骏眉极品红茶最高售价卖到了每斤3600多元。 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促进茶叶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大幅度提高茶叶经济效益,促进茶叶产业升级,解决无岗职工和周边农村农民就业,增加家庭收入。这是黄明哲和新领导班子做大、做精、做美茶叶产业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2011年,金江与常青集团公司计划投入3.5亿元,在茶场合作开发了“茶文化度假基地”旅游项目,已获省农垦总局批准,并列入海南省重点项目。该项目以旅游为平台,以茶文化为主题,在度假区内建立茶园观光、养生、茶叶采摘、茶叶加工制作、品尝、茶艺表演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园区,并利用茶叶作原料制作茶保健品和茶食品等的深度开发,从而使茶叶经济形成多元化,提高“金鼎牌”茶叶的知名度。该旅游项目去年8月已经投入试营业,正式营业后,将大幅度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也有望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