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泡茶道

泡茶法始于中唐,南宋末年至明代初年,泡茶多用末茶。明初以后,泡茶开始用叶茶,流传至今。

16世纪末,相当于明代后期,张源著《茶录》,其书有藏茶、火候、汤辨、泡法、投茶、饮茶、品泉、贮水、茶具、茶道等篇;许次纾著《茶疏》,其书有择水、贮水、舀水、煮水器、火候、烹点、汤候、瓯注、荡涤、饮啜、论客、茶所、洗茶、饮时、宜辍、不宜用、不宜近、良友、出游、权宜、宜节等篇。《茶录》和《茶疏》两部名作共同奠定了泡茶道的基础。

17世纪初,程用宾撰《茶录》,罗廪撰《茶解》。

17世纪中期,冯可宾撰《茶笺》。

17世纪后期,清代冒襄撰《茶汇钞》。

这四部茶书进一步补充、发展、完善了泡茶道。

1.泡茶道茶艺

泡茶道茶艺包括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五大环节。

(1)备器

泡茶道茶艺的主要器具有茶炉、汤壶(茶铫)、茶壶、茶盏(杯)等。

(2)选水

明清茶人对水的讲究比唐宋有过之而无不及。明代,田艺衡撰《煮泉小品》,徐献忠撰《水品》,专书论水。明清茶书中,也多有择水、贮水、品泉、养水等内容。

(3)取火

张源《茶录》说烹茶要旨以火候为先,炉火通红时才开始用茶瓢上水。扇风时要轻而疾,这样才能掌握好文武火候。

(4)候汤

(推荐阅读:黑乌龙茶的功效与作用,学习茶知识请关注:www.lhecha.coM]

《茶录》说汤水沸腾如涌波鼓浪,水气全消,方为纯熟;有声时称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水气冒出一缕、二缕、三缕、四缕,或缕乱不分,氤氲乱绕时称为萌汤,直至气直上冲方为纯熟。

(5)习茶

①壶泡法

据《茶录》《茶疏》《茶解》等书,壶泡法的一般程序有:藏茶、洗茶、浴壶、泡茶(投茶、注汤)、涤盏、酾茶、品茶。

②撮泡法

据陈师《茶考》记载,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撮泡法简便,主要有涤盏、投茶、注汤、品茶。

③功夫茶

功夫茶形成于清代,流行于广东、福建和地区,是用小茶壶泡青茶(乌龙茶),主要程序有浴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等。

2.茶礼

泡茶道注重自然,不拘礼法。

3.茶境

饮茶环境要静、洁、雅,最好回归大自然。

明清茶人品茗修道环境极为讲究,设计了专门供茶道用的茶室――茶寮,使茶事活动有了固定的场所。茶寮的发明、设计,是明清茶人对茶道的一大贡献。

4.修道

明清茶人继承了唐宋茶人的饮茶修道思想,创新不多。

综上所述,泡茶道蕴酿于元代至明代前期,正式形成于16世纪末叶的明代后期,盛行于明代后期至清代前中期,并绵延至今。

中国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煎茶道、点茶道在中国本土早已消亡,唯有泡茶道尚存。

中国的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先后传入日本,经日本茶人发扬光大,形成了日本的“抹茶道”和“煎茶道”。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