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以前,人们就开始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生产。婺源境内群山高耸,山涧汩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是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特别适合喜温、耐湿、好雾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
早期生产的大多数茶树生长在高山深谷中,被雾露滋润,使萌发的芽叶厚嫩柔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制成的绿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等优点。
《茶经》中记载了歙州(当时婺源属歙州)方好的“婺源方茶”,并且被人尊为不杂木叶自梁宋燕并间皆尚之,这表明那时婺源产出的绿茶已经获得了很高的地位。
到了宋朝时期,一些著名学者对这方面也有所描述,如《宋史食货》中提到:“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这说明了那个时候婺源产出的绿茶已然成为一种极其珍贵而难以取替的商品。
明朝的时候,由于受到朝廷赞赏,被列为贡品,这进一步提升了它的地位。在清乾隆期间,它们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一种主要物资,并开始精制外销,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和声誉。
美国威廉·乌克斯在他的《全书》里甚至称赞说:“路庄绿茶是中国最好的产品之一,也是整个世界最好的产品之一。”他还详细描述了这些特征,比如它们柔软细嫩光滑,而且水色澄清而滋润。这证明那些时代的人对于这种产品有着极其高超的评价和理解力。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清末至民国初年,其市场地位逐渐下降,最终导致产量减少。但是在解放后,不久之后再次恢复并发展起来,以至于1976年的产量达到5万担,为历史上的最高纪录。而1986年又达到了8.7万担,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总结来说,从古到今,“长安第一绿”的故事始终伴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而每一次回顾都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宝贵资源——我们的传统文化与遗产,以及我们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