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紫砂“手工壶”的概念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手工制”意味着什么。除了那些质量极其低劣的灌浆壶之外,几乎所有的紫砂壶都是通过手工制作完成的。然而,“全手工制壶”这一说法可能更准确地描述的是,紫砂壶的手部拍打、盖子和钮子的制作过程是完全依靠人力完成的。

随着对紫砂艺术品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关于泥料分类和名称的问题,这让人们感到迷惑不解。而近年来的“手工壶”概念也引起了广泛讨论,其价格往往会因为包含“纯手工制作”字眼而显得更加昂贵。这一说法似乎让那些习惯于使用模具制作紫砂的人感到困扰。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所谓的“手工壶”的定义呢?答案很简单——它代表的是完全由双手创造出来的事物。在茶叶界,有一种区分方法,将茶叶分为机制茶与手工茶,其中后者指的是从采摘到最终产品都经过人为操作,而非机械化生产。因此,在紫砂壶制造中,如果某些步骤借助机械工具进行,那么这并不构成真正的手工作品,即便是在每个环节都用到了工具,只要是以人的劳动为主导,那仍然可以被称作是通过传统的手艺加工而成。

如果我们仅凭这一标准去评判陶瓷艺术品价值的话,那么今天世界级别的大师作品中,无论多么著名,都有可能被要求从博物馆里撤出,因为它们肯定使用过模具。此外,模具作为人类历史上普遍使用的一种工具,其应用远比想象中的更早一步。在撰写《中国紫砂》一书时,就曾提到明代制作者利用模具进行创作。

实际上,制作一个高质量的紫砂壶需要数十种不同的工具,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模具。虽然借助模具可以快速形成局部结构,但这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小部分。如果没有任何辅助设备,一位艺术家将难以精心雕琢出令人赞叹的小巧美观之物。

对于采用模具技术,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公正。一旦需要大量生产且工程量较大,用模具就成为了一种高效可行方案。不妨考虑一些如王寅春这样的老艺人,他们甚至能够创造出复杂精细形状的情景。而在改革开放之后,不少资深艺人恢复了古老技法,如杨彭年,他并未使用现代常见的铸型技巧,而选择了传统拍身桶方法来完善自己的作品。此外,现在四五十岁以上优秀艺人的拍身桶技法,以及年轻学徒们学习这些古老技艺,也充分展现出了这种方式独特性及新鲜感。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人们会夸大事实,以至于把简单的一步技术提升到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这样的表述既不符合语义学规范,也无法反映真实情况。如果确实在美感方面超过了采用模具的手段,并且考虑到了材料处理和体积控制上的艰辛,那么这样的作品当然值得付费买回。这样的评价至少对话题提供了一定的平衡与公允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