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地,种茶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武夷先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品质优异、种类多样的武夷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物质和非物质的宝贵财富,其中包括:有形的茶艺、无形的茶技及文化理念等。
武夷岩茶的八次历史演变
1.汉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灭闽越国,将闽越民迁江淮,并将武夷山产的团饼青稀散放给汉武帝。考古发现证实汉代闽越先民种植和饮用过茶。
2.唐代:784年,唐玄宗诏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道教佛教都将其列为“三十六洞天”。据记载,“唐代福建土特产即是山区之青壤制成之草绿色者”。
3.宋代:主要制作龙团凤饼,以北苑上贡团菜中包括 武夷青壤散放;斗茶盛行成为纳贡选品游艺项目;与儒道产生密切联系,如朱熹白玉蟾等留下诗词传说。
4.元代:主要制作饼涂黑色蒸青散涂黑色蒸青散涂黑色炒烘烤后分装以入贡;忽必烈赏识高兴献送石乳改制贡 茶监制皇家御园增产至960斤。
5.明代:罢龙团改制散态,由晒青蒸青转为炒烘更易提高产量质量;荷兰商船购运绿叶转欧洲开外销先河。
6.清初:崇安县令殷应寅招安徽黄山僧松萝试制成功岩(乌龙)台工艺形成;小种红(烟小种)发源于星村桐木关,湿度大无法日光晒,室内松柴烘培后再火干燥出品.
7.Qing末至新中国成立:战乱影响销路不畅,1948年仅1万斤;1938-42在崇安设立试验场研究中心取得成果如九一八揉机林馥泉撰《生产制造及运销》书.
8.new China till now:从恢复发展到快速崛起阶段,现今面积达10万亩总产近1000万斤比1978增长13倍以上;2002被列国家地标保护产品;2003获国家文化部“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06六月手工制作技艺确认首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大红袍正山小种获商标核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