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属白茶类,是白茶中的珍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之美称。白毫银针由福建省的汉族茶农创制于1889年,产地位于中国福建省的福鼎市和南平市政和县。其外观特征是:挺直似针,满披白毫,如银似雪。

产地介绍白毫银针的产地位于中国福建省的福鼎市和南平市政和县,福鼎属于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福鼎境内山丘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91%,盆谷平原约占9%。有青龙山和太姥山,海拔在900米以上。

福鼎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环境优美。适合茶叶的生长,有着“中国白茶之乡”的美誉,同时他也是福建省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

政和县也是白毫银针的主产地之一,政和县属于福建省南平市辖区。属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鹫峰山脉横贯县境东部,峰峦起伏,气候较温和,土壤较肥沃形成了独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气候条件,适合茶叶的生长。

政和县是全国最大的白茶基地,所出产的政和功夫茶是福建三大功夫茶之一。

产自福建福鼎和南平市政和县的白毫银针茶品质优良,在购买茶叶的时候需要分清是否是白毫银针的原产地福鼎和政和县的茶叶。品质特征

白毫银针芽头肥壮,遍坡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产,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银针白毫原料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一芽一叶时即将其采下,然后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地予以剥离。

剥出的茶芽均匀地薄摊于水筛上(一种竹筛),勿使重叠,置微弱日光下或通风荫外,晒凉至八、九成干,再用焙笼以30-40℃文火至足干即成。

也有用烈日代替焙笼晒至全干的,称为毛针。

毛针经筛取肥长茶芽,再用手工摘去梗子(俗称银针脚),并筛簸拣除叶片、碎片、寻质等,最后再用文火焙干,趁热装箱。

现今白毫银针的茶芽均采自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良种茶树。

大白茶树茶芽肥壮长大数倍于菜茶茶芽,这也许就是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南方茶树“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土又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的原因。

福鼎大白茶为迟芽种,茶芽肥壮,多酚类、水浸出物含量高,成品味鲜、香清、汤厚。

大白茶良种茶树原料是制造白毫银针的必要的物质基础。

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茶,两个都是芽叶上茸毛特多的无性繁殖系品种,采取压条或扦插方法进行繁殖,性状整齐。

在这两个品种集中栽培的茶园里,每当春天发出新芽,茸毛密被,曦阳照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好像霜覆,是茶园里所看不到的一番景观,分外诱人。主要品种白毫银针因产地和茶树品种不同,又分北路银针和南路银针两个品目。北路银针产于福建福鼎,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外形优美,芽头壮实,毫毛厚密,富有光泽,汤色碧清,呈杏,香气清淡,滋味醇和。

福鼎大白茶原产于福鼎的太姥山,太姥山产茶历史悠久,有人分析,陆《茶经》中所截“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就指的是福鼎太姥山。

清代周亮工《闽小记》中曾提到福鼎太姥山古时有“绿雪芽”名茶,“今呼白毫”。

如此推来,福鼎大白茶品种和用其芽制成的白毫银针,历史相当久远矣。南路银针产于福建政和,茶树品种为政和大白茶。外形粗壮,芽长,毫毛略薄,光泽不如北路银针,但香气清鲜,滋味浓厚。政和大白茶原产于政和县铁山高仑山头,于十九世纪初选育出。

政和出产的白毫银针,则是随政和大白茶的利用应运而生。

据介绍,一九一0年,政和县城关经营银针的茶行,竟达数十家之多,畅销欧美,每担银针价值银元三百二十元。

当时政和大白茶产区铁山、稻香、东峰、林屯一带,家家户户制银针。当地流行著“女儿不慕富豪家,只问茶叶和银针”的说法。白毫银针功效

白毫银针,味温性凉,有健胃提神之效,祛湿退热之功,常作为药用。

对于白毫银针的药效,清代周亮工在《闽小记》中,有很好的说明:“太佬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一种贵重的中药),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即价同金相等)。

白毫银针极为珍贵,具有降虚火,解邪毒的作用,常饮能防疫欲病。甚至说,饮一杯白毫银针,可令人对今天生活的许多严峻事实,如通货膨胀、经济萧条、粮价高昂等,变得心神安定。在华北被视为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良药。

更多白毫银针的功效可查看文章《白毫银针的功效与作用》。白毫银针的冲泡品饮冲泡白毫银针的茶具通常是无色无花的直筒形透明玻璃杯,品饮者可从各个角度欣赏到杯中茶的形色和变幻的姿色。冲泡时白毫银针的水温以95℃为好。

白毫银针冲泡开始时,茶芽浮在水面,经5—6分钟后,才有部分茶芽沉落杯底,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犹如雨后春笋。约10分钟后,茶汤呈橙,此时方可端杯闻香和品尝。

具体冲泡方法可查看文章《白毫银针怎么泡才好喝》。

茶友们,现在知道白毫银针属于什么茶了吗?没错,就是白茶。希望这里介绍的一些白毫银针的知识能帮助新手朋友了解白毫银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