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李宗垣,一生在安溪茶区的土地上耕耘,致力于探索铁观音的奥秘。从1942年12月出生于安溪县起,我便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的人生可以分为三部曲:1962年毕业后,我开始在当地茶叶企业工作,从技术员到审评科长,再到特种名茶包装厂厂长,我一直在学习和实践中成长。这是第一部曲。

1980年代,我开始发表科技文章,并担任一些学校的教学职位,在乡镇办的培训班讲授初级制茶课程,这是我对铁观音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知识传承给新一代农民的一段时期。这是第二部曲。

1993年后,我积极参与各种茶事活动,如全国各地的茶文化节,这让我有机会见证和影响无数人的爱好者们。我还出版了《安溪乌龙茶审评技术》和《安溪铁观音制作与品评》,这是我第三个阶段,也是我最自豪的人生篇章。

记者问及那些印象深刻的事迹时,我提到了1982年的生产责任制改革,那时候农民对于如何种植、制作好的乌龙茶非常迫切。当我去湖上乡讲课时,农民们静静坐在那里听我讲述,他们没有一个站起来离开。我也提到了2002年的高级评茶师考试,那一次连续备考七天七夜,最终通过考试后的那种满足感至今仍历历在耳。

关于被誉为“泉州十大贡献人物”时的心情,我简单地说了一句:“这只是一项荣誉吧,对我一辈子的努力算是一种认可。”

谈及对话中的其他问题,如如何审评tea leaves,以及为什么会有“北水南香”的说法等,都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来分享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滋味审评方面,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舌头循环打转以感受不同味道都是关键。而且,无论是环境变化还是市场需求,我们都需要不断调整我们的标准,使其更适应时代发展,同时指导生产提高效益。

最后,当谈到安溪铁观音特色以及如何保持这些特色时,我强调了拼配技术作为提升品质的手段,但同时也指出这一过程复杂而挑战性。如果能正确掌握拼配技艺,就能够创造出更佳产品,同时也促进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承,为推动整个行业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