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垣,出生于1942年12月,籍贯安溪县,是一位在茶叶质量评审、工程技术和高级评茶师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他的毕生事业是探索铁观音的秘密,为其制作和审评的标准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安溪茶界的实践型专家。
记者最近访问了这位老者,通过对话了解了他背后的知识宝藏和人生经历。李宗垣将自己的人生分为三部曲:1962年毕业后,他开始在安溪茶区工作,从技术员到审评科长,再到厂长,一直致力于学习和研究;1980年代,他开始发表科技文章,并担任教学工作,将自己的一百多场茶叶初制讲座留给下一代;1993年起,他参与各种茶事活动,在全国各地举办的比赛中培养出了许多名将,并出版了一系列书籍。
提及过去最印象深刻的事例时,李宗垣回忆了当他给农民讲课时他们静静听讲不敢动弹,以及2002年的全国高级评茶师考试中的艰苦备考。他被誉为“泉州十大贡献人物”时表示,这只是一种认可,对名利并无追求。
对于茶叶审评,李宗垣认为它是决定特征、品质优劣、等级划分以及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根据外形、色泽、内质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六大因子进行感官体验来判断。
关于乌龙类中“北水南香”的说法,李宗垣解释道:“闽北乌龙以滋味重著称,而闽南则首推香气。”在滋味方面,他强调保持口腔清洁,不吃刺激性食物,以保留正常饮用感觉。此外,还要注意舌尖对温度敏感,每个部分都能与汤接触,以辨别不同味道。
面对市场变化与传统标准相比之下的矛盾问题,李宗垣认为审评要随社会进步而发展,要结合市场甚至指导生产,以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效益。而对于安溪铁观音特色,他认为主要体现在独特香气明显、高度鲜爽醇厚以及回甘有韵味。
针对现在很多地方种植铁观音的问题,李宗垣指出每个地区环境条件不同,都会影响品质。为了坚持特色,可以采用拼配技术,即根据季节地域等进行拼配,以取长补短提高品质。但此技术复杂且需谨慎操作。此外,他建议除了提升产品品质,还应注重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播,因为文化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