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国勇 胡非非 朱东升 欧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浙江茶叶出口的主要市场,其茶叶质量标准是当今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仅农残检测项目就多达460多项。近年来,金华检验检疫局着重加强对出口欧盟茶叶的源头监管,注重提升茶叶质量,助推出口基地建设,打造区域质量品牌,促进茶叶扩大出口。 2014年在浙江茶叶对欧盟出口额整体下降9%的情况下,金华出口欧盟茶叶2861.3吨,货值920.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6%和22.4%,出口额比2008年出口额增加40倍;2015年前4个月出口额达625.1吨,货值197.1万美元,七年多来未发生国外质量通报和产品退运,为金华产品掘金“一带一路”树立了标杆。 夯实基础,加强出口基地建设 金华地处“绿茶金三角”,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本着“好茶从种植开始”的理念,金华检验检疫局十分注重绿茶基地建设,下辖的茶叶聚集产区武义县素有“中国有机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之称,通过积累和推广有机茶种植经验和技术,针对出口茶叶特别是出口欧盟茶叶要求,总结出口茶叶基地备案经验,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了专门输欧茶叶茶园基地2万亩,统一按照欧盟茶叶农残限量要求除草、用药、施肥,形成了“种-养-沼-肥”的循环生态系统,即利用养殖场奶牛排泄物建立沼气池,通过管道将经过发酵分解的沼液以滴灌的方式为茶树提供有机肥料,同时利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和黄绿色诱板来诱杀茶园里的害虫,人工锄草和松土结合将草深埋转化为肥力,从源头上保障茶叶原料符合欧盟质量要求,出口欧盟茶园基地建设获得国内外组织和客户认可,如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台山茶园被粮农组织授予“有机茶生产与贸易示范基地”,其九峰茶园也荣获“中国最佳生态茶园”称号,浙江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茶园获评“第四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量身定制,创新服务监管举措 为了让更多企业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商机,金华检验检疫局在创新检验监管新模式上下足了功夫,实现监管前移,既保证出口产品质量,又实现通关即报即放。 出口茶叶质量要求高,价格也相对较高,其产业链是茶农增产又增收的渠道之一。金华检验检疫局食卫处副处长朱东升说:“为了有效保障出口茶叶成品质量,以往出口茶叶生产企业面临着‘同批生产、多批报检、批批成品检测合格后出口’的监管模式,这一模式因重复检测带来了增加检测成本、等待检测时间和影响通关效率等问题。” 基于茶叶生产特点和进出口产品风险管理实践经验,金华检验检疫局在出口茶叶基地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和质量管理水平,施行了“生产批抽检检测、报检批验证放行”的检验监管新模式,即对同一生产批茶叶进行一次抽样检测,经实验室检测合格后,该生产批茶叶分多批次出口只进行“同一性”验证核销,可为企业节约检测成本约75%,实现了即报即放。 此外,近3年来,金华检验检疫局组织茶叶监管专家为企业提供基地管理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辅导、产品评级和质量检验现场指导共计25次,接受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质检人员600余人次,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自检自控能力。 扩大影响,打造区域质量品牌 一直以来,金华茶叶生产企业致力于创建名优茶品牌,“采云间”、“金山翠剑”、“汤记高山茶”、“更香翠尖”等一大批企业自有品牌和“武阳春雨”、“浦江春毫”、“磐安云峰”等县域品牌迅速崛起,特别是“武阳春雨”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扩大了金华茶叶在浙江乃至华东市场上的影响力。 应该说,众多的茶叶品牌给金华茶叶增添了新的活力,但也日益显现出竞争优势和综合影响力不高的尴尬。近年来,地方政府和企业也认识到建立国家级品牌的重要性,融入国家实施名牌战略的行动之中。2013年金华检验检疫局和武义县政府联合推动“武阳春雨”获得国家首批“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定,是全国15个试点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名单之一;2014年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采云间绿茶”也通过了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定,一个地级市拥有两个茶叶品牌的“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带一路”战略是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绝佳机会。在争创国家级品牌的道路上,金华检验检疫局与武义县政府有着更大的梦想,他们正在努力争创“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打造响誉全球的“质量金名片”。 “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不仅是为了建立国家级区域品牌,更重要的是构筑了茶产业的良性生态系统,无论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企业,茶叶生产基地还是农户个体,都在围绕保障和提升产品质量这个中心,以及可持续追求更高经济效益这个目标而努力,使武义茶叶真正名扬四海。”金华检验检疫局武义现场办负责人李志春如是说。 《中国检验检疫》2015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