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广西横山寨“茶马古道”影迹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精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地处广西田东县境内的横山寨就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之所以叫做横山,是因为右江河谷这一带平原上隆起的一座土岭。这道山岭起于田东县平马镇小龙村,经祥周镇的甘莲、九合村,一直延绵至新洲村,横亘在百色右江河谷平原上,故取名横山。横山县治就设在横山山岭环抱的横山寨中。
横山寨的兴起
1126年,北宋灭亡,康王赵构逃过长江,建都杭州,是为高宗。南宋从1127年建元至1279年灭亡的150多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横山古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赵家王朝失去半壁江山之后,与金国隔江而治。江浙一带盛产的丝绸、茶叶过去是运抵渭河流域之后经河西走廊出口西域的,但现在这条传统的丝绸之路因金国的阻隔而被裁断了,这些商品迫切需要一条新的流通渠道。
另一方面,南宋为了抵御金国的入侵,需要重整军备。马匹是冷兵时代最重要的装备,这时候南宋已不能从西北的新疆、蒙古征集战马了,只能转而求索于西南。史载南宋朝廷每年要在横山寨马市购买战马1500匹至3500匹,加上民间的需求,横山寨马市每年马匹的贸易量达40000匹之多。这些马匹大都来自西南的大理、自杞、罗殿、特磨道等番国。这些番国用马匹与南宋交换茶叶、盐巴、瓷器、铜器、书籍、丝绸等商品。江南的商品经洞庭、湘水、灵渠,下漓江、郁江进入右江河道,船运到横山寨,再从横山寨渡河,经德保、靖西、那坡,云南的富宁、昆明到达大理,再延伸到丽江,出缅甸、印度直到西亚,重新开辟了一条中国大西南的丝绸之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茶马古道。横山寨成了贸易中心,商贾云集,兴旺、繁荣,横山寨因此崛起,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茶马大集市。
横山寨在南宋不仅是一个茶马大集市,还是一个文化中转站。据史载,大理“每贾人至横山,多市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本草、王叔和脉诀、千金方等书”。可见横山寨在南宋还是一个重要的书市,汉族的先进文化从横山寨沿着茶马古道这条文化走廊源源不绝地传播到西南各地。
有专家认为,现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如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的民间语言,与德保、靖西两地的壮话很可能就是在南宋时期,通过这条文化走廊传入上述国家的。由此看来,那时的横山寨不仅是一个经济繁荣之地,也是一个文化昌盛之都。
横山寨古城的东、西、北三面均有较为宽敞的护城河,内城方100多米,筑有城墙。城墙底宽12米,现存残垣高约4米,由此推断,原来的城墙高度应在10米左右。这个内城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当年及以后各个时期破坏严重,已很难划分出具体的范围。在古城遗址周围,现在祥周镇百银村的上寨、下寨、银匠3个自然屯,应该是当年的城区。据当地百姓的传说,所谓银匠屯,就是当年打造金银首饰、铸造钱币的工匠集中的社区;距百银村5公里的现今的县城平马镇,就是当年马匹交易的场所。平马、评马、评价马匹的地方,镇名由此而来。而现在平马镇的上法村,应该是当时锻造马掌、制造兵器的铁匠集中的地方。因为“上法”,壮语是铁匠的意思。如果上述推测成立的话,横山寨外城应是南北宽4公里、东西长5公里的范围。方圆20平方公里的城区,已经是一个相当大的城市了。至于城市人口数量,虽然史籍无记载,但根据当时马匹等商品的交易量以及古城在当时的影响,我们仍可以想象当年那种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横山寨的衰落
当南宋与金国相持不下的时候,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勃然兴起,这个马背民族的铁蹄敲醒了沉寂的大戈壁。
1234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领的铁骑踏遍金国,然后又纵马南下攻打南宋。蒙古骑兵一部迂回作战,绕道川黔,一路过关夺隘,兵锋直指横山寨。在强弓劲矢之下,横山寨陷落了,一场大火把一代名城夷为平地。
元朝统一中国后,北方传统的丝绸之路重新启动,江浙一带的丝绸、茶叶、盐巴、瓷器等商品,又可以直接运抵渭河流域,经河西走廊出口西域,再也不必绕一个大弯,经西南的茶马古道出口西域了。就这样,繁华一时的茶马古道中断了。另一方面,战事停息,马放南山,马匹的需求量骤减,马市萎缩了。茶马古道中断,茶马大集没有了,大小商贾风吹云散,作为茶马古道东线的第一城,横山寨衰落了。
横山寨的遗风
繁华一时的茶马古道已被历史风尘所淹没,横山寨昔日的风采已随着悠悠江水东逝,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古城古道上,商贾云集,车水马龙的古城不见了,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消散了。但是那灿烂的古城文化却还在大西南的这块土地上代代相传。就在横山寨被焚毁不久,一个与横山寨相似的城镇--平马镇又在废墟上崛起,直至明清两代,平马镇仍然是右江流域繁华的集市。
如今,田东县平马镇已成为拥有7万多人口的美丽城市,那宽阔的街道,那林立的楼房,那造型奇特的街灯,不逊予昔日声名显赫的横山寨,在历史与现实间寻踪觅影,似可感到横山寨遗风犹存。
留印在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却幻化成右江河谷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创业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千秋万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作者韦鹰系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委、宣传部长、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