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地,种茶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武夷先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品质优异、种类多样的武夷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物质和非物质的宝贵财富,其中包括:有形的茶艺、无形的茶技及文化理念等。
武夷岩茶的八次历史演变究竟是怎样一番岁月孕育出那一世岩骨花香?
汉朝至元代之前,武夷山主要产制团饼茶和蒸青、晒青散茶;明代出现炒青绿茶;清代初研制出了乌龙茶(岩 tea)、红 tea 和龙须 tea。
唐代时期,武夷山被封为“名山大川”,道教将其列为“三十六洞天”之一,而佛教寺庙也在此地兴旺发达,使得 武夷山名声日高。唐诗中记载了当时的人们对武夷山佳丽风光和品质优良的战争赋予了文学上的描绘。
宋代是武夷 teas 的兴盛时期,以建造斗场上贡团饼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如苏轼《荔枝叹》中的“君不见武 夷溪边粟粒芽……”。斗台盛行成为游艺项目,与儒、道产生密切联系,如朱熹、白玉蟾等都留下了许多诗词传说。
元代主要制作饼 tea,并由忽必烈赏识于其臣高兴所献送之石乳开始纳贡。元末至正二十八年增加到960斤,但因贡额过大引起农民苦不堪言,最终导致抛荒现象发生。御园东边筑喊 山台,每年惊蛰日举行祭拜仪式,以求神灵保佑产量增多。
明清两朝是 武夷 teas 大发展时代。明初改制散 Tea,由蒸春团饼逐渐改为晒青、蒸青散 Tea 后期改进为炒青绿 Tea 提高产量质量。此后又创制小种红 Tea —— 正山小种。在这期间还出现了一些著名品种如星村桐木关的小种红 Tea。
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恢复发展,再快速崛起,现在面积达10万亩总产近1000万斤,比1978年的增长更是显著。而2002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且手工制作技艺被确认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后,这个问题让我们思考,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如何保持清醒头脑,让这种宝贵财富能够稳步向前,不断丰富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