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5)付士山、刘千圣、杨莹、伊兰、贾旭东、李连源共同为玄都茶坛开坛揭幕
六月十二日,古历五月十五,长安区子午峪金仙观召开了“玄都茶坛践行见性——玄都茶坛开坛、三易堂供茶活动启动、暨茶道与道教座谈会”。会议邀请了社会贤达、文化名人、企业家、及佛道信众共30人,以茶为题进行轻松愉快的座谈。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华文化是由圣贤文化累积而来,当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加大,一味突出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传统文化、圣贤文化的传承。这样一来,我们看到拜金让世风日下,急功近利破坏自然让江河湖海泛滥、让旱地更旱、涝处更涝,极端天气频频出现,这些都是人们灵魂深处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修正与回归。而回归必须从人们的观念开始,就是圣贤文化如何传承与践行。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三易堂圣贤文化学者刘千圣、金仙观管委会副主任贾旭东、独立文化及传统文化学者李连源,共同发起的旨在传承、践行圣贤文化的尝试被逐步落实和实施,而茶则自然成为媒介。茶在古时不仅与古代帝王将相有所关联、与儒释道也有着不解之缘,并且从古至今与广大百姓的生活也息息相关。
座谈开始首先由新浪陕西总经理付士山、作家杨莹、西安新闻广播主播伊兰、长安道协副秘书长贾旭东、国际易化传承人,美国德州柴维斯郡公际委员会海外理事刘千圣、长安道协常务理事李连源,共同为玄都茶坛开坛揭幕,为三易堂供茶系列活动启动揭幕。
座谈环节开始,刘千圣对此次活动的倡议、缘起、企业功德联络等一一阐述,对人们渐渐淡漠中华贤圣文化对人心的教化以及现代人们应当如何传承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证。他说:“今天的一切社会问题,大家想想看不就是人自身的问题吗,而人自身的所有问题不就是人心和思想的问题吗,而这些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就是实践圣贤文化在每个中国人自身的问题吗?”
贾旭东从茶道与道教渊源进行追溯,他说:“茶,起源神农尝百草,草创于隋唐,鼎盛于明清,饮茶道家肇事之后,喝着茶的中国人离不开三教,道家命,儒家礼,佛家性,一枚小小叶子,是饮酌之事升华,与道和真,茶中之味,正如道之微妙,尘虚一时净,清风两腋生。老子曰:食是茶者,皆汝之道徒也。大道至简便是茶道之最高境界。”
付士山说,“丝绸之路将中国的茶叶推向世界,使中华文化广为传播。而国内我们却一直在遗失,所以我们要回归,表现在茶是就是要静心品茗。”
艺术家苏胜前对当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表示担心,他希望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定要践行见性、身体力行,通过实践来践行民族的品德,体会本源,真实、自然,启蒙思想。
杨莹概括地说:“人生如品茗,品茗如生活。”伊兰在以茶为媒,以茶为友,以茶交友的体会中不断感受静与慢、茶与水融合的美妙。
聂海峰倡导传统文化传承从繁体字开始。张瑞军与大家分享茶从生活到精神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意义在于回归,禅茶一味,平淡是真。
座谈会结束前向付士山、李强颁发了“玄都茶坛名誉坛主”证书,向刘千圣颁发了“玄都茶坛永久策划人”证书,向李连源颁发了颁发了“玄都茶坛永久主持人”证书,向张瑞军、杨养兵颁发了颁发了“玄都茶坛善士”证书,向杨莹、伊兰、聂海峰、杨养兵、周桂木、高某、肖斌、继、史晓华颁发了“玄都茶坛功德主”证书,并约定今后每年一次玄都茶坛以茶论道。
通过此次玄都茶坛践行见性以茶论道活动,让我们知道了茶是一种解毒的树叶,神农尝百草唯茶叶解毒;茶是一种聪明的树叶,它能明目益思,令人茅塞顿开;茶是一种益寿的树叶,常饮使人延年益寿。同时,我们更明了了茶与儒释道三教和圣贤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所以,对圣贤文化的传承与践行才刚刚开始,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社会各方贤达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