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两茶是一种黑茶品种,其命名源于每卷(支)茶叶的净含量达到一千两,外观以篾篓包装成花格状,又称为花卷茶。该茶呈圆柱形,每支长约1.5-1.65米,直径0.2米左右,净重约36.25公斤。主要销往广东省、港台地区和国外市场,如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
历史上,千两茶始创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的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最初,这里生产的踩压成包的黑茶被称为“澧河茶”。随后,由陕西商人改进,将散黑茶踩压成圆柱形的“百两茶”,再由晋商“三和公”在此基础上增加至1000两,并采用大长竹篾篓将黑毛茶踩压成圆柱形,即产生了“千两tea”。
选用优质散黑叶料,以高质量筑造而非简单堆积;外观设计为五尺长、一七尺围;三层包装确保卫生美观;加工工艺注重技术与功夫,使得每个千两皆紧密如拳。此类产物分祁州卷与绛州卷,不同产地有所区别。在本号与副号之间,也存在差异:本号以全白梗制成,一七尺围,而副号则拼用白梗,每一卷更是稍微扩展到一八尺围。
由于其精细工艺和严谨传统,这项手工制作技能曾一度面临失传,但1952年后,当时仅有的少数工人通过刘家后人的带教成功掌握了这一技艺,并在白沙溪厂中形成独特文化遗产。而为了应对劳动强度巨大且效率低下的问题,该厂开始采用机械生产花卷砖取代原有方法,从而停止了千兩teas 的生产。不过,在1983年,对于保护这一民族品牌不致丧失知晓度,白沙溪厂又重新聘请老技师进行传授,让他们带徒从事这项工作,最终制造出300余支。
这些古老之作后来流入民众家庭中,或成为收藏品,或被博物馆珍藏或转运海外。这份厚重历史使得人们对这种文化产品充满热情,从而促成了1997年的复兴,以及2004年的发展新篇章。2014年,它甚至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现代社会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