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黄芽,产于安徽省霍山县,这种茶通过细嫩的芽叶经历闷黄工序制成,因此得名“霍山黄芽”。霍山地处大别山腹地,古时候属淮南道寿州盛唐县,所以有时也称寿州黄芽春芽、仙芽。《茶经》中就记载了霍山产茶的历史。
在唐代,霍山黄芽被视为高品质的黄茶之一。李肇在《唐国史补》中提到:“风俗贵茶,茶工之名品益众……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那个时候的霍山黄牙是蒸青团茶,而非后来的锅炒散茶。在明朝时期,王象晋将它记录在《群芳谱》中,并称其为当时极品名茶之一。
如今,主要产区集中在佛子岭水库上游,其中金鸡坞、金头山和街的金竹坪,以及姚家阪的马米尖所产的质量最佳,被称作“三金一乌”。这些区域多位于深远而偏僻的地方,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隐世佳境”。
这里气候适宜,有着丰富的地理环境,如峰峦叠嶂、高林密布、泉流不绝和溪流蜿蜒。这里的年平均温度15摄氏度,每年降水量达到1400毫米,是非常适合生长高质量绿茵草的地方。清代时期,它还被封为了贡物,每年的贡献达到了300斤,可见其传统与影响力。
采摘过程十分精心,一般是在谷雨前十天左右开始采摘,只能采摘十几天内最为新鲜的一些部分。一旦采集,就必须立即处理,以确保新鲜度。此外,还有一定的标准:只取一朵萌发初展的小叶子作为最好的选择。
整个制作过程分五个步骤:杀青(分生锅熟锅)、初烘、摊放复烘以及足城。这其中包括对初始杀青进行调整,然后再次烘干以使其变软,再次摊开并让其回潮至一定程度,最终进行最后一次烘干直至完全干燥才完成制备过程。
经过精心制作后的产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手感和色泽——嫩绿且略带淡雅;冲泡后汤色清澈透明,无论是香气还是口感,都能体现出一种典型的纯净与优雅。这种完美无瑕的情形,让人沉醉其中,不禁赞叹这份传承已久的大师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