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乌龙茶与红茶的发源地,种茶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武夷先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品质优异、种类多样的武夷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物质和非物质的宝贵财富,其中包括:有形的茶艺、无形的茶技及文化理念等。

武夷岩茶的八次历史演变

1.汉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灭闽越国,将闽越民迁江淮,并将武夷山产的团饼青散茶纳贡,但史志未见汉代武夷山产茶记载。

2.唐代:唐玄宗诏封武夷山为“名山大川”,道教列其为“三十六洞天”之一。据《福建简史》记载:“唐代福建土特产即是山区之青砖红瓦,与沿海之盐”。此时期已有关于乌龙制法的手稿,如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及徐寅《尚书惠蜡面》,讲述了采制时间、礼祭、制作、运输以及煮饮的情景。

3.宋代:主要制作龙团凤饼式乌龙,以北苑上贡团菜中包含武夷青绿散叶而闻名。斗台盛行成为选品和游艺项目,与儒道产生密切联系,如朱熹白玉蟾等人都留下诗词传说。

4.元代:主要生产蒸春团饼式乌龙,由高兴监制贡出,是当时御园所需之品,其后又由皇家御园扩展至360斤入内廷,再增至960斤。此时出现了喊山仪式以祈雨。

5.明代初期改制散叶并炒青绿化成烘焙法提升产量质量,同时正值荷兰商船购运到欧洲开启外销途径。

6.清初崇安县令殷应寅招安黄师僧松萝试验于康熙后期形成岩韵(乌龙)工艺;晚清创制小种红(烟小种)。

7.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恢复发展阶段,现在总产近1000万斤,比1948年的1,300斤增长13倍以上。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保持着传统手工技艺,还不断创新管理技术,使得今日 武夷岩骨花香不仅赢得了国内外市场,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且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这一系列荣誉证明了它不仅是中国最好乌龙茶排名中的佼佼者,也是全球知名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