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探索铁观音茶叶的历史与绿茶归属
婺源境内群山高耸,山涧汩流,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四季云雾缭绕,寒署温度分明,加上土层较厚,土壤肥沃,这里特别适合茶树生长喜温、耐湿、好雾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早在唐代以前,就有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茶叶生产。婺源茶树大多生长在高山深谷中,被雾露滋润至萌发芽叶时厚嫩柔软,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制成的绿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优点。
《茶经》记载了歙州(当时婺源属歙州)“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而《膳夫经手录》中的杨华记录:“婺源方茶,不杂木叶,从梁到宋燕并间人皆尚之。”南唐都置制使刘津撰写《婺源诸县都不得置制新城记》,称“婺源茶货实多”。到了宋朝的时候,大量产出的佳品被人们传颂。
《宋史食货》中提及,“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黄龙双井皆绝品也”,表明了那时候 婺源出产的一些名贵品种已经受到高度评价。在明朝时期,由于其优质,还被列为贡品出口;而到了清乾隆年间,它们更是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物资之一,并开始精制外销获得国际赞誉。
美国威廉·乌克斯在他的著作《全书》中,对这些特有的产品进行了高度评价:“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而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他还指出了它的一些特征,如“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
然而,在清末至民国初年,由于洋商掺混以伪乱真,使得原来的声誉受损,一时间导致产量逐渐下降。但随着解放后恢复和发展,最终跨入全国出口基地县行列。在1986年的最高年产量达到8.7万担,更是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关于绿色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各种类型和牌子的介绍,也值得我们深入了解。不论是在健康方面还是文化艺术层面,都有许多故事需要去探寻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