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29年的雍正七年,清朝政府停止了对西双版纳的“大赋税”政策,并设立了普洱府,这标志着云南最大的产茶区——西双版纳开始由官方控制和把持。为了确保茶叶的质量和数量,清朝政府在思茅设立了总茶店,断绝了私人运营茶叶,从而掌握了云南茶叶的生产和流通。这是中国汗青上中央朝廷正式介入云南茶业的开始。

不久之后,在雍正十三年,清朝公布了一系列关于云南茶叶的法规,这些法规间接促进了七子饼茶的诞生。自乾隆年起,云南茶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而这些法规,就是决定了七子饼茶独特形态、重量以及包装规范的一系列国度法令。

由于符合国家标准,即使是家喻户晓的小规模生产者也能获得“国标”的认可。在这之前,由于没有统一标准,一切都很混乱。但随着明确规定,每个“三千斤”的买卖,都必须有一个“一百斤”作为保证金,而每张“三十二筒”的买卖,也需要有一个固定的购买额度。所有这些都被记录在名为“tea引”的文件中,每年的购销额度都是固定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特别规定:所有出售给官方的人士,只要他们能够提供足够多且高质量的圆饼状黑色烘焙毛尖绿色普洱,可以获得特殊待遇。而这些圆饼状黑色烘焙毛尖绿色普洱,每个重量为7两,是以7个圆形组成的一个筒体,以49两计,并且每筒需要支付1分银币作为税收。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可以一次性购买32个这样的筒体,而只需支付一次费用。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法律条款被称为“永定制”,成为一种长期有效的地方法律,对整个云南地区产生深远影响,最终催生出了那传奇般存在已久、享誉海内外的七子饼普洱。